Notes on: 冈田英弘, , 神田信夫, , & 松村润, (2017):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book{冈田英弘_紫禁城的荣光_2017,
author = {冈田英弘 and 神田信夫 and 松村润},
title =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year = {2017},
publisher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url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05098/},
note = {王帅译},
}
第一章 中国与支那¶
万里长城标示了明王朝统治的极限,也表现出其放弃长城以北的决心。永乐帝仿照大元帝国 建立大明帝国的事业最终失败,换言之,明朝未能由支那进而成为中国,这也是明朝作为汉 族王朝的悲剧象征。当然,万里长城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自然也是支 那地区农耕经济实力和汉族繁荣昌盛的象征。但是以从“支那”到“中国”的历史视角来看,万 里长城的意义仍是负面的。
其证据就是当清朝完成向中国的转变后,万里长城就完全失去意义,变成了多余的东西。
中书省被称为元帝国的最高政府机关,但实际上不过是负责征收支那农耕地带地租的税务所 罢了,同时中书省也没有对游牧地带的管辖权。而且,中书省被设置在北京这个边境城市, 而北京虽然在元代被称为大都,但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首都。虽然大都建有宫殿建筑, 但元朝的皇帝们绝对不在那里常住,他们每年只在大都的宫殿中接见一次汉臣,而且,在此 期间皇帝们也都住在大都郊外的帐篷里。总而言之,北京在元代不过是蒙古人借以统治支那 地区的一个窗口罢了。
第五章 大汉与大喇嘛¶
于是,皈依了格鲁派的俺答汗授予索南嘉措“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该尊号是一个 梵、蒙、藏三语的合称。“瓦齐尔达喇”在梵语中意为“金刚持”,“达赖”在蒙语中意为“大海”。 自此以后,格鲁派的法王便被称为“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虽说是首个被封为达赖喇嘛的高僧, 但根据转世制度,他被后世公认为哲蚌寺的第三代住持,所以学界一般将索南嘉措称为三世 达赖。
第九章 国姓爷合站¶
历史上对于同一个人物的评价往往会因评价者所处的立场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很多时候甚 至还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现今对于同一个人物,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评价完全不同的 例子简直不胜枚举。但是在郑成功身上,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罕见地一致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想要扼住郑氏集团的命门,首先要做的便是切断作为郑氏经济基础的海上贸易通道。因此, 清朝实施了严禁沿海民船出海的海禁令,不过收效甚微。紧接着清朝又在1661年颁布了迁界 令,即用人为制造无人区的手段切断大陆沿海地区与郑氏集团的经贸往来。迁界令强制居住 在南起广东北至山东沿海的居民向内地迁移30里,迁徙的范围几乎囊括了中国大陆的全部海 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