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邓云乡, (2015): 北京四合院 ===================================== `View on DouBan `_ .. code-block:: bibtex @book{邓云乡_北京四合院_2015, author = {邓云乡}, title = {北京四合院}, year = {2015}, publisher = {中华书局}, url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79407/}, } “四破五”和“三合院” ------------------ 我国有句古语道:“穷则变,变则通。”北京盖四合院,也可以适用这个原则。事实上也正因 为应用了这个原则,所以四合院的变化也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有时候,细想想是很滑稽的。 比如建房基地太窄,只有四丈宽,只能盖四间自然间,即两柱一檩一丈阔算一间。但这不行, 俗语说:“四六不成材。”即盖四合院南北正面的屋子,只能盖三、五、七、九等单数,不能 盖双数,四间、六间都不成格局,犯忌(旧时破土建屋有一套迷信的说法,要用罗盘和水平 定方位)。于是就有人想出主意,中间仍旧盖三间高大的正屋,两边各盖半间耳房,这样便 也很气派,有如五间口的标准四合院的格局了,这个格局俗名叫做“四破五”,这是老北京想 出的自骗自的办法。 北京四合院,只有“四合”、“三合”的说法,绝无“五合”、“二合”的名称,这点要先作声明。 三合者何?有北房、东、西房而无南房之谓也。 四合院的变化 ------------ 如以标准的四合院作为模式,那它必须得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必须有一块宽不少于十五 米,长不少于二十三四米,总面积约三百四五十平方米,相当市亩八分大的一块地皮,作为 房基。二、这块地皮必须是竖长方形的,如是横的长方形,便很难利用。三、这块地皮必须 在街巷的北面,坐北面南,才合乎格局。不是门联上写的好吗:“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 家庆有余。”要讲究“向阳门第”,房舍不是向日葵,不能随着太阳转,不坐北面南,如何“向 阳”呢?四、有足够的木料砖瓦、工匠人力等等,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有足够的钱……当然, 如果再说,还能找出一些“条件”,但那些不必多说了。 四合院细部和缺点 ---------------- 江南用马桶,北方其他乡间,均有茅坑。而北京传统四合院中,不少却不注意此点——自然不 是全部——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在清代北京居民有一非常坏的习惯,一直流传到后来,就是随 地大小便的习惯。 京师名第宅琐谈 -------------- 常熟翁同龢氏,这是近代的名人,咸丰进士,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军机。光绪师傅。 戊戌政变,跟着光绪一齐倒霉,罢官回到常熟,一直到死。但以在野之身,名气却大得不得 了。他北京有所大宅子,在东单二条胡同。曾孟朴《孽海花》中曾写到过这所房子。说是他 在花园中养着仙鹤,一次丢失了,他亲笔写了“访鹤”的告白,贴在街上寻找。但刚刚贴上, 就被别人当作墨宝揭去了,因为翁同龢是以写字出名的,而一般人求一幅翁相国的字该有多 么难呢?所以揭张“访鹤告白”也是好的。第一张贴了,被人揭走,翁便又写了一张,又被揭 了,又写了第三张,又被揭了……最后鹤找回来没有,且不去管它,但却留下一副名联。其时 正是甲午战败之际,因吴大澂曾三次请缨带兵打仗,但打了败仗,有人制联云:翁常熟三次 访鹤;吴大澂一味吹牛。 这同另一副指李鸿章、翁同龢籍贯、官职制的讽刺联,“丞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一样,均一时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