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杨学军, (2016): 留存记忆:老北京地名文化寻踪 ======================================================= `View on DouBan `_ .. code-block:: bibtex @book{杨学军_留存记忆_2016, author = {杨学军}, title = {留存记忆:老北京地名文化寻踪}, year = {2016},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url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33629/}, } 第一讲 北京城的“名”与“实” ------------------------- 顺便提及,现在大家熟知的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三个地方,早先都没有城门,它们都是 清朝灭亡之后,人们在老城墙上凿出的口子。 和平门,1926年冯玉祥属下鹿钟麟为内外城交通便利而开,原名新华门,因与中南海新华门 易混,后改称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是日寇侵占北京时所开。西为长安门,东为启明门, 寓“长治久安”“旭日启明”之意。长安门为其交通西郊所建新市区,启明门为其交通东郊所建 工厂,具有侵略性质。因此,1945年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应大众强烈之要求, 改名为复兴门、建国门。 第二讲 “四九城”及城门往事 ------------------------- 正阳门下,曾挖掘出一尊石马,之后,地安门下又挖出过一个石鼠;中轴线上的两相对应, 正合中轴“子(鼠)午(马)线”。这不是巧合,是设计者的文化智慧。 旧来说,北京城有5个镇物,涵盖金、木、水、火、土五行:大钟寺钟王镇金,广渠门外皇 材镇木,昆明湖铜牛镇水,燕墩镇火,景山镇土。 1954年拆永定门,同时在附近建三台山危险品仓库,拆下的城砖,一部分就拿去修了仓库院 墙。2004年,复建永定门,旧院墙约4000块嘉靖年间制造的老城砖又运回来,重新砌入新永 定门的城台。 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门”之名已不合时宜,于是顺着国号改为“中华门”。大典前夕,本想把 原石匾取下,背面刻新名,将原石嵌入城门之上即可。不想翻过来,背面竟已有“大明门”三 个大字。原来清人改名时,早已用了这简易之法。无奈,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制门匾,由 京兆府尹王冶秋题写了“中华门”三字,嵌在门上。 第七讲 闻名遐迩 --------------- 南锣鼓巷的得名,有两种说法。 一说,元、明时期,这里本名“罗锅巷”,因这里住过一位名人,是个罗锅儿,因而得名;乾 隆年间,绘制《京城全图》,俗名雅化,改为“南锣鼓巷”;并将其北相对那条胡同,称为 “北锣鼓巷”。 一说,是因这里曾经集中了几家卖锣鼓的铺子,因经营特色起的名。 第八讲 小胡同里的大文化 ----------------------- 菜市口胡同建成于明代,当时有制绳为业的工匠居此,故称绳匠胡同。清《乾隆京城全图》 标为神仙胡同,大概是口耳相传,将“绳匠”传成了“神仙”的结果。清末时期,大概又将“神 仙”传成了“丞相”,这里又叫丞相胡同。民国以后,正式定名为丞相胡同,1949年后仍沿用 此称。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因北口为菜市口,故改称菜市口胡同,并沿用至今。 第九讲 巷名拾趣 --------------- 民国以来,政府部门关注此事,觉得有些胡同名称不雅,有碍观瞻,就端起架子改名,如狗 尾巴胡同改称义伯胡同,劈柴胡同改为辟才胡同等等。雅是雅了,历史感丢了。“文革”风暴 来临,改名改得更具“时代特色”,如弓字胡同西南侧,本来听起来亲切、形象的羊肉胡同、 羊尾胡同,被分别改为耀武胡同、扬威胡同,改得火药味十足。现在这名儿没改回来,可能 是为了记录那段罕见的历史吧! 说到地势,什刹海东侧有个“一溜儿胡同”,很有意思。这小巷不仅窄小,而且西高东低,人 们就用“一溜儿”这一动态,言其坡度不小。传说,明代奸臣严嵩,失势后乞讨于此,不小心 顺坡溜进了什刹海;虽此说无史证,但是反映了老百姓对贪官的愤恨和嘲讽。可惜的是,这 么富于京味儿、生动鲜活的名字,现已改为“义留胡同”,不仅名实脱节,更是乏味了许多。 广安门内报国寺街以南的大星、小星两条胡同,原统名嘴巴胡同。两条小巷由南向北,北出 口偏东变窄处像嘴巴,因而得名。民国实行俗名雅化,改名大锥把、小锥把胡同,是因为以 北的报国寺街细而长,似锥子头;嘴巴胡同短而粗,像锥把。而后,又几经改名,由谐音的 大醉葩、小醉葩胡同,改为现名。 顺便提及,北京有些老胡同名,汉语难于解释。如交道口的菊儿胡同、景山附近的碾儿胡同, 北京话用儿化音说很别扭,这是因为它们分别是蒙古语“双井”“细井”的音译;西直门内的屎 壳郎胡同(现名时刻亮胡同),是蒙古语“甜水井”的音译;朝内的墨河胡同、鼓哨胡同,是 蒙古语“有异味的井”和“苦水井”的音译;厂桥一带的马良胡同、蚂螂胡同,是蒙古语“饮牲 畜的井”的音译。从中可见,以上名称均为元代的胡同名。 民国时期,搞了“俗名雅化”,如猪尾巴胡同改称朱苇箔胡同,羊尾巴胡同改为洋溢胡同,狗 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猴尾巴胡同改为侯位胡同等。 朝阳门外原有个鸡市口胡同,清代曾是卖鸡鸭的市场,因而得名。据清代的《宸垣识略》记 载:东城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北营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胡同。民国 初年,取其谐音,寓意吉祥,改名吉市口胡同。鸡市口头条胡同亦改名为吉市口头条胡同。 东四牌楼南大街路东,有一条名叫“驴市胡同”的小巷,因此地有牲畜交易市场而得名。清末 时,人们用其谐音,将“驴市”改为“礼士”,变成了“礼士胡同”。阜成门内“南北礼士路”,当 初是城西的牲畜交易市场,本名驴市路,后改为现名,其实与“礼贤下士”无关。 棺材胡同,改名为光彩胡同 烧饼胡同,改名寿屏胡同 秃子胡同,改为长图志胡同 鸡爪胡同,改名为吉兆胡同 臭水河胡同,改名为受水河胡同 大沙锅刘胡同,改名为“大沙果胡同” 牛血胡同:改名为“留学路” 轿子胡同:改名为“教子胡同” 熟肉胡同:改名为“输入胡同” 牛蹄胡同,后雅化为留题胡同;狗尾巴胡同,雅化为高义伯胡同; 留题迹胡同,它是原牛蹄筋胡同的“雅化”。 有鬼胡同(有果胡同)、油炸鬼胡同(油炸果胡同)、屎壳郎胡同(时刻亮胡同) 小珠帘胡同(小猪圈胡同) 牛八宝胡同 (牛巴巴胡同) 古直胡同(裤子胡同) 民强胡同 (豆芽菜胡同) 阳光胡同(羊肠胡同) 朱苇箔胡同(猪尾巴胡同) 高柏胡同 (狗尾巴胡同,初改为高义伯胡同,后为区别同名,改为现名) 留题迹胡同(牛蹄筋胡同) 廉让胡同(擀面杖胡同) 颁赏胡同(板肠胡同)